【二十四孝的原文】《二十四孝》是中国古代关于孝道故事的经典文献,最早由元代郭居敬编撰,收录了二十四个体现孝心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高度重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二十四孝》原文内容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其主要人物、故事简述及出处。
一、
《二十四孝》是儒家文化中孝道思想的重要载体,每个故事都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深切关爱与无私奉献。这些故事有的感人至深,有的则因时代背景不同而引发现代人的思考。尽管部分故事在今天看来略显极端,但它们在历史上曾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素材,广泛流传于民间。
这些故事大多来源于古代史书、笔记或民间传说,经过整理后形成统一的文本。虽然部分内容带有神话色彩,但其核心精神——孝顺、感恩、奉献——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二、表格:《二十四孝》原文概览
| 序号 | 人物 | 故事名称 | 简要内容 | 出处/来源 |
| 1 | 舜 | 亲尝汤药 | 舜年幼时,父母对他多有责难,但他仍能以孝心侍奉,亲自为父熬药。 | 《史记·五帝本纪》 |
| 2 | 周文王 | 孝感动天 | 文王勤于政务,不忘孝养父母,常以仁德感化百姓。 | 《尚书》等 |
| 3 | 曾参 | 拆屋救母 | 曾参在母亲生病时,不顾危险拆屋寻找药材,表现孝心。 | 《孔子家语》 |
| 4 | 蔡顺 | 采桑养母 | 蔡顺在饥荒时期,采集桑叶喂养母亲,虽生活艰难却始终不离不弃。 | 《后汉书》 |
| 5 | 王祥 | 卧冰求鲤 | 王祥为母卧冰求鱼,冰面裂开,鲤鱼自现,感动天地。 | 《晋书·王祥传》 |
| 6 | 黄庭坚 | 亲涤溺器 | 黄庭坚为病母清洗便器,不辞脏臭,尽孝之道。 | 《宋史·黄庭坚传》 |
| 7 | 董永 | 卖身葬父 | 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女相助,成就一段佳话。 | 《搜神记》 |
| 8 | 郭巨 | 埋儿奉母 | 郭巨为节省粮食供养母亲,打算埋掉儿子,后得黄金解困。 | 《二十四孝》 |
| 9 | 汉文帝 | 亲尝汤药 | 汉文帝亲自为母煎药,尝药温凉,体现孝心。 | 《史记》 |
| 10 | 丁兰 | 刻木事亲 | 丁兰因思念早逝父母,刻木像供奉,每日祭拜,孝心感动乡里。 | 《后汉书》 |
| 11 | 张清 | 哭竹生笋 | 张清为母哭竹,竹笋破土而出,孝心感动自然。 | 《二十四孝》 |
| 12 | 孟宗 | 泣竹生笋 | 孟宗在冬日为母寻笋,哭泣至极,竹笋随之生长。 | 《三国志》 |
| 13 | 陆绩 | 怀橘遗母 | 陆绩年幼时,偷偷将橘子带回家送给母亲,表现孝心。 | 《三国志》 |
| 14 | 黄香 | 扇枕温衾 | 黄香为父扇枕席、温被褥,寒冬酷暑皆不辞辛劳。 | 《后汉书》 |
| 15 | 朱寿昌 | 寻父千里 | 朱寿昌为寻找失散多年的父亲,历经艰辛,终得团聚。 | 《宋史》 |
| 16 | 王裒 | 闻雷泣墓 | 王裒每逢雷雨,便到父亲坟前哭泣,表达哀思。 | 《晋书》 |
| 17 | 赵逵 | 割股疗亲 | 赵逵割下自己大腿肉为母治病,展现孝道。 | 《宋史》 |
| 18 | 吴猛 | 以血饲亲 | 吴猛为母治病,割臂取血,以血入药,孝心可嘉。 | 《二十四孝》 |
| 19 | 李娥 | 乳姑不怠 | 李娥为婆婆哺乳,不辞辛劳,体现孝顺。 | 《二十四孝》 |
| 20 | 陈毅 | 为母洗尿裤 | 陈毅在革命期间,仍坚持为母亲清洗尿裤,尽孝之心令人动容。 | 现代故事 |
| 21 | 王机 | 折竹奉母 | 王机为母折竹做碗,以示孝心。 | 《二十四孝》 |
| 22 | 韩伯瑜 | 母打痛背 | 韩伯瑜被母亲责打,故意让母亲打重些,以免她伤心。 | 《二十四孝》 |
| 23 | 蔡邕 | 奉母避乱 | 蔡邕为护母避乱,甘愿受苦,不负亲情。 | 《后汉书》 |
| 24 | 刘恒 | 亲尝汤药 | 刘恒(汉文帝)亲自为母煎药,尝药温凉,体现孝心。 | 《史记》 |
三、结语
《二十四孝》作为中国古代孝道文化的代表,虽然部分内容在现代社会看来可能过于极端,但它所传达的“孝”这一核心价值,依然值得我们反思与传承。孝不仅是对父母的感恩与回报,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