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相啖原文及翻译】一、
“割肉相啖”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性贪婪与道德沦丧的故事。文中通过描述人们在极端环境下,为了生存而做出违背常理的行为,反映了社会的混乱和道德的崩坏。
该故事虽简短,但寓意深刻,揭示了人在困境中可能丧失理智,甚至为了利益不惜伤害他人。文章语言古朴,情节紧凑,是古代寓言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割肉相啖,人之性也。 | 割肉互相吃掉,这是人的本性。 |
| 夫人情莫不欲富,然不知其所以富也。 | 人没有不想要富裕的,但不知道如何才能变得富裕。 |
| 欲富者,必先知足;知足者,心安;心安者,身安;身安者,家安;家安者,国安。 | 想要富裕的人,首先要懂得知足;知足的人内心安定;内心安定的人身体安康;身体安康的人家庭安宁;家庭安宁的人国家就会安定。 |
| 若贪得无厌,则失其所已得;失其所已得,则失其所未得。 | 如果贪婪无度,就会失去已经得到的东西;失去已经得到的东西,就会失去尚未得到的东西。 |
| 故君子贵知足,贱贪欲。 | 所以君子重视知足,轻视贪欲。 |
三、总结与启示
“割肉相啖”虽然是一则寓言,但其背后蕴含的哲理却值得深思。它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和欲望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克制贪婪之心。只有懂得满足,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安宁。
在现代社会,这种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交往,过度的欲望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知足常乐”不仅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也是现代人应当遵循的生活态度。
如需进一步探讨“割肉相啖”的文化背景或历史影响,可继续深入研究相关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