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疏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扶疏”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植物枝叶茂盛、交错生长的状态。它不仅具有自然景象的描写功能,也常被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繁复、错落有致的状态。
一、词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 | 扶疏 |
| 拼音 | fú shū |
| 词性 | 形容词 |
| 本义 | 形容树木枝叶茂密、交错生长的样子 |
| 引申义 | 比喻事物繁多、错综复杂;也可形容人的举止洒脱、不拘束 |
| 出处 | 最早见于《楚辞·九章·思美人》:“芳菲菲兮袭予,余维兰之芳草兮,披离而扶疏。” |
二、用法与示例
| 用法 | 示例句子 |
| 描述植物 | 山间古树扶疏,绿意盎然。 |
| 比喻复杂情况 | 他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仍能从容应对,显得格外扶疏。 |
| 形容人物风度 | 他举止洒脱,言谈之间透着一股扶疏之气。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 误用:有人将“扶疏”与“扶摇”混淆,其实二者意义不同。“扶摇”多指高飞或迅速上升,如“扶摇直上九万里”。
- 注意:在书面语中,“扶疏”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作品或较为典雅的表达中。
四、总结
“扶疏”是一个富有美感和文化内涵的词语,主要用于描述自然景物的繁茂状态,也可引申为对复杂事物或人物风度的形容。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常见,但在文学创作中仍有一定价值。
如果你对“扶疏”的具体出处或相关诗词感兴趣,也可以进一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