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原文及翻译】《范进中举》是清代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的一个著名章节,讲述了穷书生范进在多年苦读之后终于考中秀才,后又中举,喜极而疯的故事。文章通过夸张的笔法讽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当时社会对功名的盲目追求。
一、
《范进中举》主要描写了范进在长期落第后,终于考中举人,因过度激动而精神失常的情节。文中不仅刻画了范进从贫困到荣耀的转变,也揭示了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变化,以及当时社会对科举功名的极端重视。
故事通过范进中举后的狂喜与众人对其态度的转变,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读书做官”的价值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判。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范进道:“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 | 范进说:“我中了!”说完,向后一跤摔倒,牙齿紧闭,失去知觉。 |
| 他只因欢喜,得了这场病。 | 他只是因为太高兴,才得了这场病。 |
| 众邻居见了,慌忙来救他,把他灌醒。 | 所有邻居看到后,急忙来救他,把他灌醒。 |
| 胡屠户道:“我原不曾得罪你。” | 胡屠户说:“我原本没有得罪你。” |
| 范进中了举,众人都来贺喜,贺礼纷纷。 | 范进中了举,大家都来祝贺,送来的礼物不断。 |
| 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破了,就扯下自己衣服给他穿上。 | 胡屠户看到女婿衣服后面破了,就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穿。 |
| 范进一面自言自语,一面拍手大笑:“我中了!我中了!” | 范进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拍手大笑:“我中了!我中了!” |
三、作品分析
《范进中举》虽短,但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范进中举后情绪失控的描写,展现了科举制度对士人心理的严重压迫。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功名的极度崇拜,以及人情冷暖的现实。
胡屠户的态度变化尤为明显:从前看不起范进,后来却巴结讨好,显示出当时社会的势利与虚伪。
四、总结
《范进中举》不仅是对科举制度的讽刺,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它提醒我们,过分追求功名可能会迷失自我,甚至导致精神崩溃。文章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现实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儒林外史》其他篇章或相关文学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