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倒西歪是什么意思】“东倒西歪”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或物体在站立、行走或摆放时状态不稳、左右摇晃的样子。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多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混乱、不稳定或缺乏秩序的状态。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东倒西歪 |
| 拼音 | dōng dǎo xī wāi |
| 含义 | 形容人或物站立不稳,左右摇晃,状态混乱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醉酒、疲惫、慌乱或物体不稳的状态 |
| 出处 | 现代汉语常用语,无明确古籍出处 |
| 近义词 | 左倾右斜、摇摇晃晃、歪歪扭扭 |
| 反义词 | 傲然挺立、端端正正、稳如泰山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子 |
| 酒后状态 | 他喝醉了,走路东倒西歪,差点摔倒。 |
| 货物堆放 | 货车上的箱子没固定好,开动时东倒西歪。 |
| 人物动作 | 小孩跑得东倒西歪,显得很活泼。 |
| 表情描写 | 他一脸慌张,神情东倒西歪,不知所措。 |
三、情感色彩与语气
“东倒西歪”通常带有轻微的贬义或中性色彩,具体含义取决于上下文。在描述人时,可能暗示其状态不佳或行为不稳;在描述物体时,则更多是客观描述其不稳定的状态。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使用:虽然“东倒西歪”形象生动,但频繁使用会显得语言单调。
- 注意语境:若用于正式场合,需根据对象调整用词,以免显得不够尊重。
- 区分近义词:如“摇摇晃晃”更强调动作,“歪歪扭扭”则偏重形状或书写。
五、总结
“东倒西歪”是一个形象且常用的成语,用来描述人或物在状态上不稳定、混乱的情形。它适用于多种场景,尤其在口语中较为常见。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式,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