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快婿指的是谁】“东床快婿”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东晋时期的历史典故,常用来形容有才华、有地位的女婿。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与当时的名士王羲之有关。
一、
“东床快婿”最早出自《世说新语》,讲的是王羲之在东边的床上(即“东床”)坦然自若地睡觉,被当时掌权的王导看中,认为他有才气,于是将女儿嫁给他。后来,“东床快婿”便成为对优秀女婿的美称。
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才华和气质的认可,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婚姻中门第与才华并重的价值观。如今,“东床快婿”多用于形容有才华、有身份的女婿,带有一定的褒义色彩。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东床快婿 |
| 出处 | 《世说新语》 |
| 典故来源 | 王羲之在东床睡觉,被王导看中,后成为其女婿 |
| 意思 | 指有才华、有地位的女婿 |
| 用法 | 多用于称赞或调侃有才华的女婿 |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文学、口语中,带有褒义 |
| 相关人物 | 王羲之、王导、王氏家族 |
| 文化背景 | 古代重视门第与才华结合的婚配观念 |
三、延伸理解
“东床快婿”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反映了古代士族社会中婚姻与才能的关系,也展现了王羲之个人的自信与才华。王羲之作为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他的故事也为这个成语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厚重感。
在今天,虽然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东床快婿”依然被广泛使用,成为一种对优秀女婿的赞誉方式。它的流传,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才华与品德的重视。
如需进一步了解“东床快婿”的历史背景或相关人物,可查阅《世说新语》及相关历史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