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恬不知耻的读音

洪绿成   来源:网易

恬不知耻的读音与含义

“恬不知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不当行为毫无愧疚之心,甚至完全不以为然。这个成语由“恬”“不”“知”“耻”四个字组成,“恬”意为安然、泰然;“知”是知道;“耻”指羞耻。合起来就是“安然地不知道羞耻”的意思。

从发音上来看,“恬不知耻”的拼音为 tián bù zhī chǐ。其中,“恬”的声母是“t”,韵母是“ian”,读第一声;“不”的声母是“b”,韵母是“u”,读第四声;“知”的声母是“zh”,韵母是“i”,读第一声;“耻”的声母是“ch”,韵母是“i”,读第三声。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道德底线的人。例如,在面对他人的错误或不当行为时,如果对方不仅不改正,还表现得若无其事,就可以用“恬不知耻”来形容。它带有一种强烈的贬义色彩,用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不满和批判。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做错了事情却毫不在意,甚至振振有词为自己辩解。这种行为就属于“恬不知耻”。比如,有些人抄袭别人的作品却声称自己有独特创意,或者在公共场合做出不雅举动却不以为然,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个成语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毕竟,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重要的是能够认识到错误并努力改正,而不是一味指责他人。因此,当我们在评价别人时,既要指出问题所在,也要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总之,“恬不知耻”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要坚守道德底线,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向善。同时,它也告诫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错误而丧失基本的廉耻之心,否则将难以赢得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