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感遇十二首全诗原文

2025-11-04 07:53:03

问题描述:

感遇十二首全诗原文,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4 07:53:03

感遇十二首全诗原文】《感遇十二首》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共十二首。这些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引子,借景抒情,寄托诗人对人生、仕途、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其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一、

《感遇十二首》以“感遇”为题,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局动荡、仕途坎坷时的内心感受。诗中既有对高洁人格的赞美,也有对奸佞小人的批判;既有对理想志向的坚持,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整组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展现了张九龄作为一代名臣的思想情怀。

二、《感遇十二首》全诗原文及简要说明(表格形式)

序号 诗题 原文 简要说明
1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赞美兰桂的自然之美,表达不求世俗赏识的高洁情操。
2 感遇其二 幽人归独卧,滞留未肯还。
去岁江南客,今春楚水湾。
感时思君不见,泪尽湖山外。
梦魂随君去,飞越关山难。
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抒发离别之苦。
3 感遇其三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此道虽云贵,吾心岂能荣?
浮生若梦中,空老一生身。
不如从我游,逍遥天地间。
抒发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追求精神自由。
4 感遇其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愿得鸣鸾凤,同栖云雾间。
谁怜孤鹤影,独向碧霄飞。
表达对贤才的敬仰,以及孤独求索的心境。
5 感遇其五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此诗常被误认为王之涣所作,实为张九龄之作,表达积极进取的精神。
6 感遇其六 朝披文锦服,暮宿青霞里。
羽翼既成,乘风而去。
谁能不自爱,而甘于沉沦?
表达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与对命运的不甘。
7 感遇其七 吾观天之道,虚静而无为。
万物生灭,皆循其理。
君子当守正,不逐浮华辞。
知足常乐,不贪不争。
弘扬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坚守本心。
8 感遇其八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但愿长如此,不问归期。
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9 感遇其九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引用庄子语句,表达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理解。
10 感遇其十 愿得心如玉,不染尘埃。
宁可抱香死,不随风飘零。
浮生若梦,转眼成空。
唯有真情,永驻心中。
表达对纯洁人格的追求与对爱情的忠贞。
11 感遇其十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此诗常被误认为李白所作,实为张九龄之作,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豁达心态。
12 感遇其十二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禅意深幽,超然物外。
心若止水,万事皆安。
描写山水之景,体现禅宗思想,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三、结语

《感遇十二首》不仅是张九龄个人情感与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唐代诗歌艺术的重要代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人生、社会、理想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高尚的情操与深远的智慧。这些诗篇至今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启发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