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蝜蝂文言文及翻译及字词注释】《蝜蝂》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描写一种名为“蝜蝂”的小虫,讽刺那些贪图名利、不知止足的人。文章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意义。
一、原文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而走。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虽其首不举,其身亦不能行矣。又尝见其缘高木,仰而上,未半,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其喜得之,如蝜蝂之好负。其心既满,犹欲多取。其形虽小,其志甚大。虽有智者,不能与之争也。
二、译文
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它在行走时遇到东西,就抓起来,昂着头,背着走。有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但即使它的头不再抬起,身体也不能再走了。又曾经看到它攀爬高树,抬头向上爬,还没爬到一半,就掉下来死了。
现在世上那些贪婪的人,见到财物就不加选择地获取,他们得到时的喜悦,就像蝜蝂喜欢背东西一样。他们的内心已经满足了,却还想再多拿一些。虽然他们的身体不大,但他们的欲望却很大。即使是聪明的人,也无法与他们争斗。
三、字词注释
| 文言词语 | 读音 | 词义解释 | 
| 蝜蝂 | fù bǎn | 一种小虫,善于背负东西 | 
| 善 | shàn | 擅长 | 
| 负 | fù | 背负 | 
| 辄 | zhé | 总是,就 | 
| 持取 | chí qǔ | 抓取 | 
| 昂 | áng | 抬起 | 
| 首 | shǒu | 头 | 
| 走 | zǒu | 跑,行走 | 
| 或 | huò | 有人 | 
| 怜 | lián | 可怜,同情 | 
| 去 | qù | 去除 | 
| 负 | fù | 背上的东西 | 
| 虽 | suī | 即使 | 
| 不举 | bù jǔ | 不再抬起 | 
| 身 | shēn | 身体 | 
| 行 | xíng | 行走 | 
| 尝 | cháng | 曾经 | 
| 缘 | yuán | 攀爬 | 
| 高木 | gāo mù | 高大的树木 | 
| 仰 | yǎng | 抬头 | 
| 上 | shàng | 向上 | 
| 未半 | wèi bàn | 还没到一半 | 
| 坠地 | zhuì dì | 掉落地上 | 
| 死 | sǐ | 死亡 | 
| 今世 | jīn shì | 现在的世人 | 
| 嗜取 | shì qǔ | 贪图获取 | 
| 遇货 | yù huò | 遇到财物 | 
| 不避 | bù bì | 不加回避 | 
| 喜得 | xǐ dé | 得到时的喜悦 | 
| 如 | rú | 像 | 
| 好负 | hào fù | 喜欢背负 | 
| 心 | xīn | 内心 | 
| 满 | mǎn | 满足 | 
| 犹 | yóu | 还是 | 
| 多取 | duō qǔ | 多拿 | 
| 形 | xíng | 身体 | 
| 志 | zhì | 志向、欲望 | 
| 甚大 | shèn dà | 非常大 | 
| 虽 | suī | 即使 | 
| 有智者 | yǒu zhì zhě | 有智慧的人 | 
| 不能 | bù néng | 不能 | 
| 与 | yǔ | 和 | 
| 之争 | zhī zhēng | 争夺 | 
四、总结
《蝜蝂》通过描绘一种贪吃的昆虫,形象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不知节制的人。作者借物喻人,表达了对人性中贪婪本质的批判。文章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柳宗元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之作。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柳宗元 | 
| 体裁 | 寓言散文 | 
| 主旨 | 批判贪婪、不知节制的人 | 
| 结构 | 先写物,后写人,借物喻人 | 
| 语言风格 | 简洁生动,富有哲理 | 
| 价值 | 历史文化价值、道德教育意义 | 
如需进一步分析该文的写作手法或历史背景,也可继续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