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高利贷犯法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资金周转,会选择向他人借款。然而,如果借贷利率过高,就可能涉及“高利贷”问题。那么,放高利贷是否违法?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简单,需要结合法律条文和实际情况来判断。
一、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单纯的高利贷行为本身并不直接构成犯罪,但若超过法定利率上限,则可能涉嫌违法。《民法典》对民间借贷的利率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刑法》中也有关于“非法经营罪”的相关规定。
此外,若放高利贷的行为伴随暴力催收、诈骗等违法行为,将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 |
| 合法利率上限 | 约定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 |
| 高利贷定义 | 利率超过法定上限的民间借贷行为 |
| 是否违法 | 单纯高利贷不构成犯罪,但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或违反行政法规 |
| 刑事风险 | 若涉及暴力催收、诈骗、非法经营等,可构成犯罪 |
| 民事后果 | 超过法定利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法院不予支持 |
三、相关法律解读
1. 《民法典》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关于限制利率的规定。如果超出法定上限,超出部分无效。
2. 《刑法》规定
如果放高利贷行为持续时间长、金额大,并且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最高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3. 司法实践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对高利贷进行审查,一旦发现利率过高,会依法调整或驳回不合理诉求。同时,若存在暴力催收、威胁恐吓等行为,公安机关也会介入处理。
四、建议与提醒
- 借款人应了解自身权益,避免接受明显高于法定利率的贷款。
- 出借人应遵守法律规定,避免因高利贷引发法律纠纷。
- 如遇高利贷纠纷,建议通过正规法律途径解决,切勿采取极端手段。
结语:
虽然放高利贷本身不一定是犯罪,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谨慎。合理合法地进行借贷活动,才能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