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濡目染意思是什么】“耳濡目染”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长期接触某种环境或事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自然、持续的影响过程,而不是刻意的学习或教育。
一、
“耳濡目染”出自唐代韩愈的《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耳濡目染,不学以能。”意思是: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它形容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环境中,通过不断接触和观察,逐渐形成某种思想、习惯或能力。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家庭、学校或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尤其强调“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或者一个优秀团队中成员之间的相互感染。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耳濡目染 |
| 拼音 | ěr rú mù rǎn |
| 出处 |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 |
| 字面意思 | 耳朵听多了,眼睛看多了,自然受到影响 |
| 引申义 | 长期接触某种环境或人,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思想、行为或习惯受到环境的影响 |
| 近义词 | 耳闻目见、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
| 反义词 | 置若罔闻、视而不见、漠不关心 |
| 例句 | 在这样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他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绘画。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耳濡目染”适用于描述环境对人的影响,尤其是那些非刻意、非直接的教育方式。例如:
- 孩子从小在书香门第长大,耳濡目染,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 他在公司里耳濡目染,慢慢学会了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长期接触”和“无意识影响”,因此不宜用于描述短期或刻意学习的情况。
通过了解“耳濡目染”的含义和用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实际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