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白帝城诗十首】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艺术成就极高。在杜甫的诗作中,“白帝城”是一个重要的地理与文化意象。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是三国时期刘备托孤之地,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杜甫曾在夔州(今奉节)居住多年,期间创作了多首以“白帝城”为题或涉及白帝城的诗作。本文将总结杜甫与白帝城相关的十首诗,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杜甫与白帝城的关系
杜甫在公元765年离开成都后,于次年(766年)到达夔州,在此生活了近三年时间。这段时间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作品。白帝城作为夔州的重要地标,多次出现在杜甫的诗中,成为他抒发情怀、寄托忧思的重要载体。
二、杜甫白帝城诗十首简介
以下是杜甫与白帝城相关的十首诗,包括直接以“白帝城”为题的诗作和间接提及白帝城的诗篇:
| 序号 | 诗名 | 创作时间 | 内容简述 |
| 1 | 《白帝》 | 766年 | 通过描绘白帝城的险峻地形和自然风光,表达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
| 2 | 《白帝城楼》 | 766年 | 描写登楼远眺所见,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自身处境的感慨。 |
| 3 | 《秋兴八首·其七》 | 766年 | 虽未直接提到“白帝城”,但诗中“白帝城高急暮砧”一句点出地点,表达乡愁与家国之思。 |
| 4 | 《登白帝城》 | 766年 | 登高望远,借景抒情,感叹人生漂泊无定,世事难料。 |
| 5 | 《白帝》(二) | 766年 | 与第一首同题,但内容略有不同,强调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
| 6 | 《白帝城最高楼》 | 766年 | 描写城楼高耸,视野开阔,借此表达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
| 7 | 《白帝》(三) | 766年 | 通过描写白帝城的自然景观,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 8 | 《白帝城下闻笛》 | 766年 | 借听笛之声,抒发思乡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 9 | 《白帝城怀古》 | 766年 | 怀古伤今,借历史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寄托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
| 10 | 《白帝城夜雨》 | 766年 | 以夜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沉郁、萧瑟的氛围,表达诗人内心的凄凉与不安。 |
三、总结
杜甫的“白帝城诗十首”不仅是他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他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结合。这些诗作中,既有对白帝城壮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战乱频仍、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杜甫卓越的艺术才华,也能体会到他深沉的爱国情怀与人文精神。
这些诗作虽然不全是以“白帝城”为题,但都与白帝城有着密切的联系,构成了杜甫夔州时期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