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典故】“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句话的意思是:兄弟之间虽然在家中争吵(阋于墙),但面对外来的欺侮时,却能团结一致共同抵御。这一典故常被用来比喻内部虽有矛盾,但在面对外部威胁时仍能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一、典故来源
《诗经·小雅·常棣》是一首赞美兄弟情谊的诗篇,其中提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强调了兄弟之间即使有争执,也应以家族利益为重,在外敌入侵时同心协力。此句后来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内和外抗”的重要象征。
二、历史与文化意义
1. 强调团结精神
兄弟虽有分歧,但面对外部压力时,应放下成见,共同应对。
2. 反映家庭伦理观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兄弟之间的和睦被视为维系家族稳定的重要基础。
3. 用于政治与军事
历史上,许多统治者引用此语来鼓励臣民团结,如在战乱或外敌入侵时,号召内部统一战线。
三、现代应用
- 企业团队建设:强调团队成员之间虽有摩擦,但应以公司利益为重,共同应对外部挑战。
- 国家外交:在国际关系中,有时用此典故表达“内忧外患”时应团结一致的态度。
- 家庭关系:提醒人们在家庭内部冲突中,不应忽视亲情纽带,尤其在困难时期更需相互支持。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诗经·小雅·常棣》 |
原文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含义 | 兄弟虽内斗,但能对外抗敌 |
文化意义 | 强调团结、家族和谐、内外一致 |
历史应用 | 政治、军事、家族治理 |
现代意义 | 企业合作、国家团结、家庭关系 |
五、结语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不仅是一句古老的诗句,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团结与忍让的精神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内部的矛盾应暂时搁置,以大局为重,共同寻求解决之道。这种智慧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