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翻译

2025-09-27 04:54:17

问题描述: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翻译,这个怎么解决啊?求快回!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7 04:54:17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翻译】这句话出自《汉书·苏武传》,是苏武在被匈奴囚禁多年后,面对劝降时所表达的坚定意志和民族气节。其意为:

> “如果我丧失了气节、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呢?”

这句话表达了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

2. 直接用原标题“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翻译”生成一篇原创的优质内容(加表格形式)

一、原文解析

词语 含义 释义
屈节 丧失气节,放弃操守 指违背自己的原则或尊严
辱命 使使命蒙羞,辜负使命 表示未能完成国家交付的任务
虽生 即使活着 强调即使存活也无意义
何面目 有什么脸面 表达羞愧、无颜面对他人
以归汉 回到汉朝 指回到祖国

二、整句翻译

“如果我失去了气节,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呢?”

这句话是苏武在面对匈奴劝降时的回应,体现了他坚守信念、忠于国家的决心。

三、背景介绍

苏武是西汉时期的使者,奉命出使匈奴,却被扣留十九年。期间,匈奴多次劝降,甚至威胁要杀他。但他始终拒绝投降,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职责。他的行为后来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与忠诚的象征。

四、文化意义

方面 内容
民族精神 苏武的故事代表了古代士人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文化象征 成为后世文人歌颂的对象,常用于表达忠贞不屈的精神
历史影响 在中国历史中被视为“气节”的典范,激励无数仁人志士

五、现代启示

- 忠诚与责任: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坚守自己的职责与信念。

- 气节与尊严:一个人的品格比生命更重要,不能为了生存而失去尊严。

- 爱国情怀:对国家的热爱与奉献,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六、总结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不仅是苏武个人的宣言,更是中华文化中“气节”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与压力时,应坚守内心的原则与信念,做一个有骨气、有担当的人。

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句子来源 《汉书·苏武传》
出处背景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
译文 如果我失去了气节,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呢?
文化意义 代表忠贞不屈、坚守气节的精神
现代启示 忠诚、责任、尊严、爱国
历史地位 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

如需进一步探讨苏武故事的历史细节或文学价值,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