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饬的意思】“饬”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本文将从字义、词性、常见用法及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字义总结
“饬”字的本义是“整治、整顿”,引申为“告诫、训诫”或“整饬、整齐”。在古代文献中,“饬”常用于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规范、约束或整理。随着语言的发展,该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正式或文言色彩较强的场合仍可见其身影。
二、词性与常见用法
词性 | 含义 | 示例 |
动词 | 整治、整顿 | 饬军备,以备战事。 |
动词 | 告诫、训诫 | 上级饬令下属注意纪律。 |
形容词 | 整齐、有秩序 | 衣冠整齐,仪态庄重。 |
名词 | 古代官名 | 饬使,指奉命出使的官员。 |
三、常见词语搭配
搭配 | 解释 |
饬令 | 命令、指示 |
饬书 | 官方文书 |
饬职 | 履行职责 |
饬装 | 整理装备 |
饬吏 | 管理官吏 |
四、古今用法对比
时期 | 使用情况 | 举例 |
古代 | 常见 | 《左传》中常用“饬”表示整顿、训诫 |
近代 | 减少 |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言文中 |
现代 | 很少使用 | 仅在特定语境或文学作品中出现 |
五、注意事项
1. “饬”字笔画较多(13画),书写时需注意结构。
2. 在日常口语中几乎不用,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3. 与“敕”字容易混淆,但“敕”多用于皇帝诏令,而“饬”更多是告诫或整顿之意。
六、结语
“饬”作为一个具有古风色彩的汉字,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使用,但其意义丰富,尤其在历史、文学和官方文书中仍有重要价值。了解其含义与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传统文化。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生僻字,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