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权益法】权益法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于核算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但未达到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权益法下,投资方按照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来确认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这种方法强调的是投资方与被投资单位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而非单纯的持股比例。
权益法适用于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通常发生在投资方持有被投资单位20%至50%的股份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方不仅需要记录初始投资成本,还需要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净亏损以及现金股利的分配情况,调整其投资账面价值,并确认相应的投资收益或损失。
权益法的核心在于“按比例确认”,即投资方按照其持股比例分享被投资单位的盈利或承担亏损。此外,当被投资单位发生其他综合收益时,投资方也需要按比例确认相关变动。
权益法主要特点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适用范围 |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通常持股20%-50%) |
核心原则 | 按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 |
初始计量 | 按实际支付金额入账,后续按权益调整 |
后续计量 | 根据被投资单位净利润、净亏损及现金股利调整投资账面价值 |
收益确认 | 投资方按比例确认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
账务处理 | 投资收益与投资成本同步调整 |
与其他方法区别 | 与成本法相比,权益法更反映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实质影响 |
通过权益法,投资者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其在被投资单位中的经济地位和财务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同时,权益法也要求投资者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以便正确理解和应用相关会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