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究是什么意思】“学究”这个词在汉语中常用来形容一种特定类型的人,通常带有贬义或讽刺意味。它既可以指那些过于拘泥于书本知识、不善于实际应用的人,也可以指那些思想保守、不懂变通的学者。下面将从定义、特点、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学究”一词源于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原意是指专门研究学问的人。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只注重理论、忽视实践、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的人。这类人往往被看作“死读书”、“教条主义”的代表。
在日常生活中,“学究”也常被用来形容某些性格孤僻、行为古板、说话方式生硬、不懂变通的人。虽然有时带有一定贬义,但也不完全否定其学术价值,只是强调其与现实脱节的一面。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原指专研学问的人,现多用于贬义,指思想保守、不善变通、脱离实际的学者或读书人。 |
来源 | 源自古代对学者的称呼,后逐渐演变为带有讽刺意味的词汇。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调侃,如“他是个典型的学究”。 |
特点 | - 学识丰富但缺乏实践能力 - 思维固化,不愿接受新事物 - 行为古板,语言生硬 - 重视书本知识,轻视实际经验 |
使用场景 | - 描述某人过于死板、不灵活 - 批评某些教育方式或学术风气 - 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 |
情感色彩 | 多为贬义,但也可能带有轻微的调侃意味 |
近义词 | 教条主义者、书呆子、迂腐者 |
反义词 | 实干家、灵活者、实践者 |
三、结语
“学究”一词虽带有一定的贬义,但它也反映了社会对“纸上谈兵”现象的批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避免成为“学究式”的人。同时,在使用这一词语时,也应注意语境和对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