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望洋兴叹成语出自哪里

2025-09-13 22:52:58

问题描述:

望洋兴叹成语出自哪里,蹲一个热心人,求不嫌弃我笨!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3 22:52:58

望洋兴叹成语出自哪里】“望洋兴叹”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强大的对手时,感到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典故,了解它的出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一、成语出处总结

“望洋兴叹”最早出自《庄子·秋水》篇,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庄子所著的《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如下:

>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河神(河伯)在看到大海之后,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感叹自己以前的自大和狭隘。后人根据这个情节提炼出“望洋兴叹”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人因能力不足或条件限制,面对比自己更强大或更广阔的对象时,只能感慨无奈。

二、成语出处一览表

成语 出处 作者 文献名称 原文出处
望洋兴叹 《庄子·秋水》 庄子 《庄子》 “望洋向若而叹”

三、成语含义与用法

- 字面意思:望着海洋发出叹息。

- 引申意义:形容人面对难以克服的困难或比自己强大的事物时,感到无能为力、无奈和自愧不如。

- 使用场景:常用于描述在工作、学习、竞争等情境下,因自身能力不足而产生的无力感。

四、结语

“望洋兴叹”不仅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更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反映。它提醒人们要正视自己的局限,同时也要不断努力提升自我,以应对更大的挑战。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内涵,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运用它,并从中获得启发。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