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转睛的意思是】“目不转睛”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非常专注或惊讶地盯着某样东西看,眼睛一动不动。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都较为常见,具有较强的表达力。
一、成语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目不转睛 |
拼音 | mù bù zhuǎn jīng |
注音 | ㄇㄨˋ ㄅㄨˋ ㄓㄨㄢˇ ㄐㄧㄥ |
含义 |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某物看。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目不转睛,耳不闻声。”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描写人物的专注或惊讶状态。 |
近义词 |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斜视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左顾右盼、目光涣散 |
例句 | 他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里的精彩比赛。 |
二、详细解释
“目不转睛”字面意思是“眼睛不转动”,强调的是视觉上的专注。这种状态通常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境中:
- 被吸引:看到有趣或令人惊讶的事物时,人会不由自主地盯着看。
- 专注做事:比如学习、工作时,为了提高效率,人们会保持长时间的注视。
- 紧张或害怕:在某些紧张或恐惧的情况下,人也会表现出“目不转睛”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目不转睛”虽然强调“不眨眼”,但在实际使用中并不一定意味着完全不能眨眼,而是形容一种极度专注的状态。
三、使用建议
1. 适用场合:适用于描述人的专注、惊讶或紧张情绪,尤其在文学描写中更具表现力。
2. 避免滥用:如果频繁使用,可能会让语言显得重复或不够自然。
3. 搭配得当:如“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画作”比“他看着画作”更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
四、小结
“目不转睛”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出一个人对某事物的高度关注或强烈反应。掌握它的含义与用法,有助于在写作和口语中更精准地表达情感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