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稂不莠意思是什么】“不稂不莠”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质、表现参差不齐,既有好的也有坏的。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郑彼南山,维禹甸之。……既沾既足,生我百谷。……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原意是说田地里没有杂草,庄稼长势良好。后来引申为对人的评价,表示一个人既不优秀也不糟糕,处于中间状态。
“不稂不莠”字面意思是“不是稂,也不是莠”,其中“稂”和“莠”都是指田间的杂草,用来比喻人品或能力一般,既不突出也不差劲。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某方面表现平庸,没有特别的优点或缺点。在现代使用中,有时也带有轻微贬义,表示人不够出色。
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例子 |
不稂不莠 | bù láng bù yǒu | 比喻人或事物平庸,无显著优点或缺点 | 《诗经·小雅·甫田》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普通状态 | 他做事中规中矩,不稂不莠,没什么出彩之处 |
注意事项:
- “不稂不莠”虽为成语,但在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少,多见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曲解原意。
- 在某些语境中,可能被理解为“好坏参半”,但核心仍是强调“平庸”。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可参考《成语词典》或相关传统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