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解释词语太丘舍去的舍去是什么意思】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世说新语两则》是重要的文言文篇目,其中“太丘舍去”一句常被学生问及。“舍去”一词看似简单,但其含义却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以下是对该词语的详细解释,并通过与表格形式进行梳理。
一、原文背景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内容多为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轶事。在“两则”中,涉及的是关于诚信与礼节的故事。其中,“太丘舍去”出现在《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篇中:
> 原文: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二、词语解释
“太丘舍去”中的“舍去”是一个动词短语,意思是“离开”或“离去”。
- “舍”:在这里是“舍弃、离开”的意思,不是“宿舍”的“舍”,也不是“舍弃”的“舍”(虽然字形相同)。
- “去”:表示“离开、前往某地”。
因此,“太丘舍去”可以理解为:“陈太丘离开了(原定的地点)”。
三、语境分析
在故事中,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中午一起出行,但朋友没有按时到达,陈太丘便选择离开,之后朋友才到。这体现了陈太丘对守信原则的坚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诚信”和“守约”的重视。
四、总结与表格
词语 | 拼音 | 本义 | 在文中意思 | 用法 |
舍去 | shě qù | 舍弃、离开 | 离开(原定地点) | 动词短语,表示主动离开 |
太丘 | tài qiū | 地名或人名 | 陈太丘,即陈寔(shí),东汉名士 | 名词,指人物 |
五、学习建议
1.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文言文中很多词有多种含义,需根据语境判断。
2. 注意古今词义差异:如“舍”在古文中常作“舍弃、离开”讲,而非现代的“宿舍”。
3. 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如“去”“舍”“期”等,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丘舍去”的“舍去”指的是“离开”,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用于描述人物因某种原因而主动离去的行为。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