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翻墨未遮山】“黑云翻墨未遮山”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诗为: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骤雨时的自然景象,画面感极强,语言简练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密布、翻滚如墨的天空,但并未完全遮挡住远山,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这句诗不仅写景,也暗含着一种情绪的起伏,仿佛在预示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却又在风雨之后迎来晴朗的天空。
整首诗通过对比乌云与白雨、狂风与平静的湖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豁达的心境与对生活的热爱。
二、关键词解析表
关键词 | 含义解释 |
黑云翻墨 | 形容乌云翻滚如墨,比喻天气即将变化,充满动感。 |
未遮山 | 表明乌云虽浓,但尚未完全遮住远山,暗示自然的广阔与变化。 |
白雨跳珠 | 形容雨点如珍珠般跳跃,生动表现雨势的急促与美丽。 |
乱入船 | 描写雨水打在船上的情景,突出风雨的猛烈与无序。 |
卷地风来 | 风从地面卷起,象征风雨交加的场景,增强画面的动态感。 |
忽吹散 | 风势突然改变,乌云被吹散,展现自然的不可预测性。 |
水如天 | 雨后湖面平静如天,形成鲜明对比,体现自然的和谐之美。 |
三、艺术特色
1. 画面感强:全诗以视觉描写为主,营造出一幅生动的夏日骤雨图。
2. 语言简练:用词精准,没有冗长修饰,却能传达丰富的情感与意境。
3.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流露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4. 动静结合:既有乌云翻滚、雨点跳跃的动景,也有风雨过后湖面如镜的静景,形成强烈对比。
四、现实意义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即使在风雨来临之际,也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豁达。正如诗句所展示的那样,风雨终将过去,阳光总会到来。
结语
“黑云翻墨未遮山”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心境的写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中的风雨时,应像诗人一样,保持乐观与从容,迎接未来的晴空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