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熟能详是什么意思】“耳熟能详”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对某件事物非常熟悉、了解。它强调的是通过长期的听闻或接触,使得某个事物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能够熟练地表达出来。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下面将从定义、来源、用法、近义词、反义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耳熟能详”出自《左传》,原意是耳朵听多了,就能说得出来,形容对某事非常熟悉。现代多用于形容人们对某些人名、事件、作品等非常熟悉,甚至能脱口而出。
该成语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语气较为庄重。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口语中过度使用,以免显得生硬。
在写作中,“耳熟能详”可以用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突出对某一内容的熟悉程度,尤其适用于介绍经典作品、历史人物或文化现象时。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耳熟能详 |
拼音 | ěr shú néng xiáng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耳之于声也,目之于色也,心之于物也,皆有其所以然者。”后引申为“耳熟则能详”。 |
含义 | 形容对某事非常熟悉,听得多、记得牢,能清楚地说出。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对某事了解深入。 |
例句 | 这首诗人人耳熟能详,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背诵。 |
近义词 | 熟知、了如指掌、烂熟于心 |
反义词 | 一无所知、茫然无知、陌生 |
使用注意 | 避免在口语中频繁使用;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 |
三、小结
“耳熟能详”虽然常见,但在使用时仍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确保表达自然、得体。通过了解它的来源、含义及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技巧,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