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高山流水下一句是什么

仲孙珍贞   来源:网易

“高山流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源自《列子·汤问》。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擅长弹琴,但知音难觅。一日,他在山中弹奏时,樵夫钟子期听后赞叹:“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俞伯牙又弹了一曲,钟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江河。”两人因此结为挚友,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痛失知音,从此不再弹琴。这则故事象征着深厚的情谊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

“高山流水”的下一句并非固定,它常被用来形容音乐的高妙或知己难求的珍贵。在文学作品中,“高山流水”也经常作为主题出现,寄托人们对真挚友谊和美好情感的向往。

以下是一篇关于“高山流水”的短文:

高山流水遇知音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山流水”是一段流传千古的故事。它不仅是一首琴曲的名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相遇,是人世间难得的缘分。他们虽身份不同,却因音乐而心心相印。高山巍峨,流水潺潺,这不仅是自然的壮美景象,更是他们心灵深处共鸣的写照。

俞伯牙用琴声诉说着内心的情感,而钟子期则能准确地捕捉到这些复杂的情绪。一句“巍巍乎若泰山”,道出了音乐中的雄浑气势;一句“汤汤乎若江河”,又展现了其奔放与自由。这种默契,让两人成为了不可替代的朋友。

然而,命运弄人。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悲痛欲绝,他摔碎了心爱的古琴,发誓再不弹琴。这份情谊超越了时间与空间,成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自己的人寥寥无几,而一旦遇到这样的知己,则应倍加珍惜。

如今,“高山流水”已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鼓励我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灵,去发现那些隐藏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知音”。

---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高山流水”的内涵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