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遁鸣高的意思是什么】“肥遁鸣高”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源自古代典故,常用于形容隐士或有志之士在仕途不顺时选择退隐山林、远离尘世,以保持清高节操的行为。这个成语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一、成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 肥遁 | “肥”意为丰足,“遁”意为退避、隐居。合起来指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生活方式,带有安逸、自足之意。 |
| 鸣高 | “鸣”即发声、表达,“高”指高远、高尚。合起来表示表达高洁的情操或志向,不随波逐流。 |
因此,“肥遁鸣高”整体意思是:隐居山林,保持高洁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二、出处与背景
“肥遁鸣高”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虽然该成语并非直接出自此段,但其精神内核与文中所表达的隐逸思想高度契合。
在古代,许多文人因政治失意、不满官场腐败而选择归隐,如陶渊明、王维等,他们以“肥遁鸣高”自居,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三、使用场景
| 场景 | 应用示例 |
| 文学作品 | 如描写隐士生活、表达高洁情操的文章中使用。 |
| 历史评价 | 用于评价古代文人或官员的品德与选择。 |
| 个人修养 | 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隐逸、退隐、清高、孤傲 |
| 反义词 | 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
五、总结
“肥遁鸣高”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强调的是隐逸生活与高洁志向的结合。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足常乐”“清者自清”的精神内涵。在现代社会中,虽不再有大规模的隐士群体,但这一成语仍能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在纷繁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