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达人 >

顺治通宝雕母图片(顺治)

2025-03-26 11:27:15 来源: 用户:尤忠勤 

大家好,小范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顺治通宝雕母图片,顺治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清代皇帝的自我批评——三读顺治遗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凉德承嗣丕基,十八年於兹矣。

2、自亲政以来,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因循悠乎,苟安目前,且渐习汉俗,於淳朴旧制日有更张,以致国治未臻,民生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3、... ...这位顺治皇帝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二十四岁去世,打理朝政、主持军国大事十年,政绩颇多。

4、但民间于这位青年皇帝传说较多的却是他与董鄂妃的爱情及其本人消极厌世闹着要出家的故事。

5、其实顺治在政治上是很有作为的。

6、他亲政之初,国内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是危机四伏,而这位长期生活在关外的满洲皇帝连汉文的奏章都看不太懂,更不要说学习历代汉家皇帝的治国经验了。

7、但他以皇帝之尊,并未沉溺于享乐,而是极其刻苦地学习汉族文化,天不亮就起床读书,为了背诵一些名篇名著,彻夜不睡。

8、在每日处理大量的军务政务的同时,汲取了大量的文化知识,不断完善他的统治方法和手段。

9、在军事上,面对全国蜂起的战乱,他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重抚轻剿的策略,大胆放手地任用汉族降官,不断取得军事上的胜利,稳定了国内局势。

10、在政治上,他整顿吏治、严惩贪官,力求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机构。

11、在经济上,他招抚流民,鼓励开荒,免除自明末以来对百姓的种种科派,连各地向皇上进贡土特产品也下令免除,救灾救荒,大力发展生产。

12、顺治在治理国家方面,清明之举不少,其中比较突出的一条是他能诚心听取下情,容许臣下犯颜直谏,即使提的意见非常尖锐,他也不以为忤。

13、相反,臣下不提意见,他反而不高兴。

14、如此大度的气节,不仅远远超过他的先辈,对其后代也发生着深刻影响。

15、清朝诸帝大多勤政而有作为,能听得不同意见,很少如前代皇帝,一语不合,便把提意见甚至提建议的大臣打个皮开肉绽,直到要了人家脑袋。

16、这里顺治皇帝的表率不能不说对他的后人有着重要的影响。

17、更难得的是,当时的福临,只有十几岁,二十出头,以我们今天许多家庭的条件来看,还不过是个孩子,但那时的福临就能有这般见识,这般作为,实属难能可贵了。

18、前面所录的诏书,是顺治染上天花后,自知不起,召来他的亲信大臣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学士麻勒吉撰拟的遗诏,这份遗诏是顺治帝临终前最后一次自责自切;也是他自我批评精神的最后体现。

19、遗诏除最后交待了帝位的继承人和辅政大臣名单外,其余内容全部是顺治检讨自己执政以来的罪累计达十四条之多,可说地地道道是一道“罪己诏”了。

20、第一条,顺治检讨说,自己并无高厚的德行,却继承了祖宗大业,但却没有治理好国家,没有致福于百姓,这是自己的一条罪过。

21、第二条,说自己先母亲去世,不能孝养母亲,是自己的罪过。

22、第三条,再强调父亲去世时,自己因尚年幼,未尽孝仪,本应在母亲去世时给予弥补,但今不能承欢母后,反给母亲带来痛苦,是自己的罪过。

23、第四条说,对宗室诸王贝勒等满洲亲贵未能照应周全,是自己的罪过。

24、第五条说,在施政之中偏向任用汉族大臣,疏远了满洲官员,是自己的罪过。

25、第六条说,自己用人所持标准过高,没能很好地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是自己的罪过。

26、第七条说,自己对不称职的官员未能及时撤换,是自己的罪过。

27、第八条说,自己在宫中花费过多,影响了官员的俸禄,是自己的罪过。

28、第九条说,自己在宫殿建造和器具使用上花钱太多,未能体谅百姓生活的艰辛,是自己的罪过。

29、第十条说,自己宠爱的董鄂妃去世时,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丧葬之礼违反定制,过于铺张,是自己的罪过。

30、第十一条,说自己过分信用太监,致使其营私舞弊,是自己的罪过。

31、第十二条,说自己图清闲,很少上朝,致使与大臣们缺少联系,是自己的罪过。

32、第十三条,说自己自以为聪明,听不得不同意见,以致大臣们不肯进言,是自己的罪过。

33、第十四条,说自己知错而未能改错,以致过错越来越多,是自己的罪过。

34、实事求是地说,顺治检讨了自己这么多的“罪”,实在是有点过分。

35、这十四条中,第一条可以说是近乎官样文章,有点像今天一些人总结报告中常见的“由于自己水平不高、能力有限、工作做得不好,距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差得很远”之类的套话。

36、第二条、第三条是比较动情的话,福临的母后,即孝庄皇太后,在顺治登基,保住顺治的皇位,帮助他处理对各种复杂的关系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福临未能克尽孝道,深感愧对母亲,此情此感,确实是发自内心。

37、第四条、第五条所说的对满洲亲贵、满洲大臣未能倚重优遇的话有点言不随心。

38、遏制满洲亲贵的势力,大胆任用汉官,正是顺治帝施政中成功的举措,也正是这种以汉治汉的方针策略,使清军入关之初动荡的形势得以逐步稳定,生产得以恢复发展,顺治在世时一直坚守这种用人方略,对满洲亲贵们的不满情绪一再加以压制。

39、那么临终之时,为何一反平时之态又对此作起检讨呢?这里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福临虽然在治国施政上注意重用汉人,但作为满洲贵族的最高代表,满洲的那些王公大臣,毕竟还是他自己的“家里人”,汉人再能干,也不过是用其所长,再亲也不是“自己人”,满人对汉人的猜忌之心,对顺治帝来说也不可能完全摆脱;与此相关的第二个原因是满洲亲贵纵有种种不满,也是血浓于水,对他们过于严厉也有不妥之处。

40、所以也许就应了那句老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结合顺治多愁善感的性格,临终之时一反常态,念及满洲亲情,就此做些检讨也是情理之中。

41、第六、七、八、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条所涉及之事,应该说顺治的表现是很不错的,作为一位青年人,顺治在处理军国大事,宫中事务上,每每有超凡之见、超常之举是很难得的,比起前明一些昏愦平庸的皇帝们,顺治应该算是很不错的一位皇帝了,尽管如此,顺治在遗诏之中仍在自责自艾,便有点儿我们今天所说的“高标准、严要求”了。

42、真正应该检讨一下的是第十条,顺治的爱妃去世,顺治确实因伤心过度闹得够呛,朝野上下震动一时。

43、说起来这位董鄂妃确实是位值得人心疼的好妃子,她美丽端庄,善良贤惠,不贪财,不争宠,对上孝敬皇太后,在宫中忍辱负重,以德报怨,与其他后妃和睦相处,太后、皇后及其他妃子生病,董妃可以几天几夜不离病榻,尽心服侍,以致自己由于超负荷的身体透支而多次病倒。

44、董妃的自我牺牲,保障了后宫的安宁,为顺治全力以赴处理政事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45、但感情归感情,封建社会皇家的名份、制度是不可擅动的。

46、顺治为董妃治丧,确如他自己所检讨的“诸事太过”。

47、在位期间,注意加强与蒙维藏等族关系的协调,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作出了贡献首先是娶了个好老婆,再是生了个好儿子,然后任人唯贤!   今评:顺治皇帝亲政后,在其母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他整顿吏治,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节约,减免苛捐杂税,广开言路,网罗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48、他为巩固清王朝统治作出了贡献,初创了清王朝走向强盛的新局面。

49、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

50、  《清史稿》:顺治之初,睿王摄政。

51、入关定鼎,奄宅区夏。

52、然兵事方殷,休养生息,未遑及之也。

53、迨帝亲总万几,勤政爱民,孜孜求治。

54、清赋役以革横征,定律令以涤冤滥。

55、蠲租贷赋,史不绝书。

56、践阼十有八年,登水火之民于衽席。

57、虽景命不融,而丕基已巩。

58、至于弥留之际,省躬自责,布告臣民。

59、禹、汤罪己,不啻过之。

60、书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为民父母。

61、”其世祖之谓矣。

62、鞭尸多而滚。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