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范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油水分配系数,分配系数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微量元素分配系数是地球化学基础数据之一。
2、没有分配系数资料,微量元素的定量模型就无法建立。
3、目前,测定分配系数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测定法和实验测定法。
4、1.直接测定法该方法是直接对天然地质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5、通过测定岩石中的斑晶矿物和基质(代表与矿物平衡的熔体),或者测定现代火山熔岩流中的矿物与淬火熔体(玻璃)的微量元素浓度,来确定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两相中微量元素的浓度比即为该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
6、2.实验测定法用一种特定矿物和一种特定液体(熔体或溶液)构成某微量元素所存在的环境体系,使微量元素在两相中达到溶解平衡,然后测定该元素在两相中的浓度,得出分配系数。
7、上述两种方法测定元素的分配系数均存在一定问题。
8、直接测定法的主要困难是:①不易证明斑晶和熔体是否达到平衡。
9、例如矿物斑晶常具有环带状结构,甚至有些晶体虽然主要组分是均一的,但微量元素的浓度则是分带的。
10、这些均说明平衡是不完全的,用这种方法测定的只是有效分配系数(effective partition coefficient)或似分配系数(apparent partition coefficient),而不是平衡分配系数;②用手工或磁选等方法难以获得纯矿物;③难于确定体系达到平衡的条件(温度和压力)以及在岩浆冷却和上涌过程中已存在的斑晶是否发生过某种再平衡或融变。
11、与直接测定法类似,实验测定法也存在着难于证明两相间是否达到平衡的问题。
12、另外,实际工作中还存在难于将矿物与富集微量元素的相分离干净、难于将淬火时在晶体周围形成的杂质清除掉等问题。
13、从动力学角度看,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在结晶过程中组分在熔体中的扩散速度是否能足够快,以至能保持正在生长的晶体周围的熔体成分完全与岩浆房熔体的总成分相一致。
14、否则,平衡分配系数是不适用的,反而应采用有效分配系数。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