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海猿2(海猿)

古宜锦   来源:

大家好,小范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海猿2,海猿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有的学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来解释这一段时间的化石空白,这个学说就是海猿说。

2、1960年,英国的人类学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人类的祖先不是生活在陆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中。

3、人类进化史中,存在着几百万年的水生海猿阶段。

4、哈代提出:地质史表明,400万年前至800万年前,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区被海水淹没,迫使部分古猿下海生活,进化为海猿。

5、几百万年后,海水退却,已适应水中生活的海猿重返陆地。

6、它们在水中生活进化出两足直立,控制呼吸等本领,为以后的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和发展语言交流等重大进化步骤创造了条件。

7、海猿说的提出是根据人类的许多生理学方面的特征提出的,这些特征在别的陆生灵长类动物身上都没有,而在海豹、海豚等水性哺乳动物身上却同样存在。

8、作为这一论断的根据,哈代列举了人与猿猴之间的许多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大部分和水有关。

9、例如,猿猴厌恶水,而人类婴儿几乎一出生就能游泳;猿猴不会流泪,而海豚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比如儒良,即“美人鱼”有眼泪。

10、人类是唯一能以含盐分的泪液来表达某种感情的灵长类动物,这可能和人类早期在海洋中的经历有关。

11、从身体的结构看,人的躯体绝大部分是光滑的和海洋哺乳动物相同;人和海豚有皮下脂肪,猿猴却没有;人的脊柱可以弯曲,适合于水中运动,而猿猴的脊柱是不能后弯的。

12、人类喜欢吃鱼、贝类等水生生物,而猿猴则不。

13、鱼类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对大脑发育有益。

14、国外一位著名营养生物化学权威曾指出,人之所以进化到现在的程度,食用鱼是很重要的原因。

15、另外,人在潜水时,体内会产生一种称为“潜水反应”的现象,即肌肉收缩,全身动脉血管血流量减少、呼吸暂停、心跳也变得缓慢。

16、此时,饱含氧气的血液不再输入到皮肤组织和其他器官,而全部集中到维持生命最重要的机体中心大脑和心脏,使它们的细胞得以在几十分钟的时间不致死亡。

17、这种现象与海豹等水生动物的潜水反应相似。

18、综合这种特性,哈代断言:人由海洋哺乳动物进化而来,上岸的成为了人类,没上岸的被叫做海怪。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