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达人 >

教学评价怎么写(教学评价)

2023-02-09 13:36:46 来源: 用户:雍江广 

大家好,小范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教学评价怎么写,教学评价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目标评价模式目标(objective)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2、“评价原理”可概括为七个步骤: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根据行为和内容来解说每一个目标;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设计记录的方式。

3、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设计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4、泰勒的评价原理是以目标位中心来展开的,主要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

5、泰勒的“课程原理”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6、其中,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其他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而展开的。

7、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把它称为目标模式的原因。

8、在泰勒看来,如果我们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课程计划,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

9、除非评价方法与课程目标相切合,否则评价结果便是无效的。

10、由此可见,评价的实质,是要确定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相吻合的程度。

11、目标评价模式强调要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

12、评价是为了找出实际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可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修改课程目标的依据。

13、由于这一模式既便于操作又容易见效,所以很长时间在课程领域占有主导地位。

14、但由于它只关注预期的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导致了不少人的批评。

15、(二)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目的游离(goal-free)评价是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

16、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效应,即原先确定的目标。

17、在他看来,目标评价模式只考虑到与其效应,忽视了非预期的效应(或称为“副效应”、“第二效应”)。

18、斯克里文主张采用目的游离评价的方式,即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19、评价者不应受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影响。

20、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适合作为评价的准则。

21、因为评价者要收集有关课程计划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不管这些结果是预期的还是非预期的,也不管这些结果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

22、只有这样才能对课程计划作出准确的判断。

23、然而,目的游离评价也遭致了不少人的批评。

24、主要的问题是,如果在评价中把目标搁在一边去寻找各种实际效果,结果很可能会顾此失彼,背离评价的主要目的。

25、此外,目的完全“游离”的评价是不存在的,因为评价者总是会有一定的评价准备,游离了课程编制者的目的,评价者很可能会用自己的目的来取而代之。

26、严格地说,目的游离评价不是一个完善的模式,因为它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程序,所以有人把它当做一种评价的原则。

27、 (三)CIPP评价模式CIPP是由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valu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这四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略缩词。

28、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不应局限在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上,而应该是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因而他强调,重要的是为课程决策提供评价材料。

29、CIPP模式包括收集材料的四个步骤:背景评价,即要确定课程计划实施机构的背景,迷宫却评价对象及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判断目标是否已反映了这些需要。

30、输入评价,主要是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而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课程计划进行评价。

31、过程评价,主要是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计划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计划实施情况不断加以检查。

32、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

33、它要收集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他们与目标以及背景、输入和过程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对它们的价值和优点作出解释。

34、CIPP评价模式考虑到影响课程计划的种种因素,可以弥补其他评价模式的不足,相对来说比较全面。

35、但由于它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难以被一般人所掌握。

36、(四)外观评价模式外观(countenance)评价模式是由斯塔克提出的。

37、他认为,评价应该从三方面收集有关课程的材料:前提条件、相互作用、结果。

38、前提条件是指教学之前已存在的、可能与结果有因果关系的各种条件;相互作用是指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39、结果是指实施课程计划的效果。

40、对于这三个方面的材料都需要从两个维度——描述与批判——作出评价。

41、描述包括课程计划打算实现的内容和实际观察到的情况这两方面的材料;评判也包括根据既定标准的评判和根据实际情况的评判两种。

42、按照外观评价模式,课程评价活动要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手机资料。

43、它不限于检查教学结果,而是注重描述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动态现象。

44、由于它把课程实施过程前后的材料作为参照系数,这比以前的评价模式更为周到。

45、但它把个人的观察、描述的判断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很可能会渗入个人的主观因素。

46、此外,前提条件、相互作用和结果因素三者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相互作用或教学过程本身会存在众多的前因与后果。

47、 (五)差距评价模式差距(discrepancy)评价模式是由普罗佛斯提出的。

48、他指出,一些评价模式只重视几种课程计划之间的比较,没有注意该计划本身所包含的成分。

49、而事实上,一些自称在实施某种课程计划的学校,并没有按照该课程计划来运作,所以,这类计划之间的比较并没有什么意义。

50、差距模式旨在揭示计划的标准语实际的表现之间的差距,以此作为改进课程计划的依据。

51、差距评价模式注意到课程计划应该达到的标准(应然)与各个阶段实际表现(实然)之间的差距,并关注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以便及时作出合理的抉择,这是其他评价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52、但在“应然”与“实然”之间,会遇到许多价值判断的问题,这是一般评价手段难以解决的。

53、 (六)CSE评价模式CSE(Center for the Study of Evaluation)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价中心的一个简称,CSE提出了一种更加务实的评价模式,在美国得到了广泛运用。

54、这种评价模式分为4个阶段: 对需求进行评估,对于计划的选择,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55、(七)自然式探究评价模式 自然式探究(naturalistic inquiry)评价模式是建立在现象学、解释学、日常语言分析哲学以及符号互动等理论之基础上的。

56、自然式探究评价模式认为,科学(严格意义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仅是人类许多种求知方法中的一种。

57、评价的最佳方式是在自然背景下对社会行动进行现场研究并作出描述。

58、它不主张采用固定的研究方法。

59、它的主要特征包括: 注重自然情境的研究;注重定性的研究方法;注重从事实归纳中获取理论;注重个案分析;注重缄默的或不言而喻的知识;研究设计是逐渐形成的等。

60、 (八)应答模式在评价的应答模式中,Stake提出了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和评价听取人之间相互作用的12个步骤(准确地说,应该是关于评价问题的12个方面)。

61、这些步骤是:确定评价范围。

62、由评价人员和当事人确定评价方案的范围。

63、2、了解评价活动。

64、评价人员要综观整个评价活动及其主要特点。

65、3、确定评价目的和重点。

66、评价人员要发现评价的目的和不同层面的参与者所关心的问题,由此确定评价的重点。

67、4、形成议题和问题。

68、评价人员要分析种种观点,分析种种疑虑和要求,综合并列表说明所要研究的问题。

69、5、确定所需的资料。

70、根据需要研究的问题选择资料。

71、6、选择观察者、判断者和评价工具。

72、7、观察指定的前提条件、过程因素和结果因素,同时评价人员还要搜集各种资料,从事判断。

73、8、理论总结,对方案进行描述性材料的准备或个案研究。

74、9、检查其有效性。

75、通过不同的测验,确认或否定某些证据,让不同的人检查和判断。

76、10、筛选组合。

77、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以供评价听取人使用,并分别搜集不同人的反应以照顾不同团体的需要。

78、1准备正式报告。

79、根据当事人的需要搜集信息,准备报告。

80、12、与方案当事人、评估听取人和方案执行人员交谈。

81、通过交谈、沟通,了解和激发各类人员的兴趣和利益,以形成最好的评价。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