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达人 >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变形(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2022-10-13 01:05:36 来源: 用户:水栋元 

大家好,小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变形,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等差数列基本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和=(首项+末项)*项数÷2末项:最后一位数首项:第一位数项数:一共有几位数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2、2、Sn=na(n+1)/2n为奇数sn=n/2(An/2+An/2+1)n为偶数3、等差数列如果有奇数项,那么和就等于中间一项乘以项数,如果有偶数项,和就等于中间两项和乘以项数的一半,这就是中项求和。

3、4、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当n为奇数是时,等差中项为一项,即等差中项等于首尾两项和的二分之一,也等于总和Sn除以项数n。

4、将求和公式代入即可。

5、当n为偶数时,等差中项为中间两项,这两项的和等于首尾两项和,也等于二倍的总和除以项数n。

6、知识点:等差数列基本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和=(首项+末项)×项数÷2末项:最后一位数首项:第一位数项数:一共有几位数和:求一共数的总和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a1+an)n/2;Sn=na1+n(n-1)d/2(d为公差);Sn=An2+Bn;A=d/2,B=a1-(d/2)。

7、基本性质若m、n、p、q∈N①若m+n=p+q,则am+an=ap+aq②若m+n=2q,则am+an=2aq(等差中项)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

8、拓展资料等差数列推论(1)从通项公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前n项和公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9、(2)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类似:p(1)+p(n)=p(2)+p(n-1)=p(3)+p(n-2)=。

10、=p(k)+p(n-k+1)),k∈{1,2,…,n}。

11、(3)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S(2n-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等等。

12、若m+n=2p,则a(m)+a(n)=2*a(p)。

13、证明:p(m)+p(n)=b(0)+b(1)*m+b(0)+b(1)*n=2*b(0)+b(1)*(m+n);p(p)+p(q)=b(0)+b(1)*p+b(0)+b(1)*q=2*b(0)+b(1)*(p+q);因为m+n=p+q,所以p(m)+p(n)=p(p)+p。

14、(4)其他推论:①和=(首项+末项)×项数÷2;②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③首项=2x和÷项数-末项或末项-公差×(项数-1);④末项=2x和÷项数-首项;⑤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⑥2(前2n项和-前n项和)=前n项和+前3n项和-前2n项和。

15、等差数列基本公式: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和=(首项+末项)*项数÷2末项:最后一位数首项:第一位数项数:一共有几位数和:求一共数的总和。

16、你的回答很好!我很喜欢,谢谢啦!爱你哟!。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