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

祝祥子   来源:

大家好,小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郑板桥开仓济民》,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

2、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3、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县令、潍县知县。

4、 郑板桥一生,以写画竹子最为著名: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5、“ 这画、这诗、这竹,正是他“清为官,勤为民”的高亮志向的生动写照。

6、 在十二年的官宦生涯中,他时时以百姓为念,有错即改,有利即行,在潍县时就曾有这样两个故事: 当时,潍县每到冬天,经常发生鼠窃狗盗之事,闹得人心惶惶。

7、郑板桥就募人专事巡查捉拿盗贼强徒。

8、谁知,这一番好意却没有得到好报。

9、巡查队里的宵小不良之徒借此滥用职权,看到哪家小孩在玩牌,即以“抓赌”为名,闯进去敲诈勒索;碰到走夜路的,就污蔑人家是小偷,抓来吊打,讹诈钱财;而对真正的盗首歹人却视而不见。

10、老百姓为此怨声载道。

11、郑板桥得知这情形后,一面立即派人严查不法分子,一面立即遣散了自己募人组织起来的巡查队,沉痛自责道:“我愧对子民啊!” 乾隆十一、二年间,潍县连年灾荒,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事。

12、郑板桥痛心疾首,决定开仓赈灾。

13、而那些胆小怕事的人却阻止他不要这样做。

14、 郑板桥对此心胆俱裂,激动地说:“时已至此!事已至此!待一层一层禀报上去,苍生百姓早已死光了。

15、天大之事,由我承担!”他当即开仓拨谷,让乡民按人头领取。

16、 谁知这一开仓济民的善举,却被一些人污蔑为贪污渎职、另有所图,告发于朝廷。

17、郑板桥因而被撤职罢官。

18、 离开潍县时,郑板桥只雇了三头毛驴:一头驮着简单的行囊,他自己骑着;一头装着两夹板书,还有一个叫阮咸的乐器;另一头,小皂隶骑着,在前面引路。

19、 郑板桥为官清廉,心系民生。

20、老百姓哭着挽留他,他画了竹和菊,与他们道别: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21、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22、” 直到他临终那年,他在画竹时还题诗道: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

23、” 郑板桥在潍县做官时,曾画过一幅竹子送给上司,画上题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24、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25、” 县衙萧萧的竹声,使郑板桥想到了民间的疾苦和为官作吏者的责任。

26、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

27、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 供饥民糊口。

28、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

29、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 天饥债”。

30、在灾情严重时,他毅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

31、下属们都劝他慎 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

32、郑板桥说:“等批 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

33、 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34、 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

35、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

36、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37、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 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

38、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 很感动,依依不舍。

39、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40、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41、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

42、他一生只画 兰、竹、石。

43、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

44、这正好与他倔强不 驯的性格相合。

45、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

46、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