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东渐于海的意思,东渐于海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句话的意思是:东方进至大海,西方到达沙漠,北方、南方同声教都到达外族居住的地方。
2、出处:《尚书·禹贡》选段: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3、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4、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 海。
5、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6、译文:绥服以外五百里是要服。
7、三百里的,约定和平相处;二百里的,约定遵守条约。
8、要服以外五百里是荒服。
9、三百里的,维持隶属关系;二百里的,进贡与否流动不定。
10、东方进至大海,西方到达沙漠,北方、南方同声教都到达外族居住的地方。
11、于是禹被赐给玄色的美玉,表示大功告成了。
12、扩展资料:《尚书·禹贡》假托夏禹治水以后的政区制度,以名山大川为界,将全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对黄河流域的山岭、河流、薮泽、土壤、物产、贡赋、交通等记述较详,对长江、淮河等流域的记载则相对粗略。
13、最后“五服”部分,表现了作者理想化的中央行政制度的大一统思想。
14、禹贡把治水传说发展成为一篇珍贵的古代地理记载,是中国最早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地理著作。
15、对后世地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地方志的修纂有很大影响。
16、这句话的意思是:东临大海,西至于沙漠,面向南洋,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
17、出处:《尚书·禹贡》《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
18、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
19、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
20、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
21、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列。
22、创作背景:《禹贡》中所谈到的中国当时的地理疆土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以及这两条河流之间的平原和山东半岛,西面达到渭水和汉水的上游,包括山西和陕西的中南部。
23、《禹贡》全篇只有1200字左右,由"九州"、"导山"、"导水"和"五服"四个部分组成。
24、"九州"部分主要依据自然条件中的河流、山脉和大海的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25、如把山西、陕西交界的黄河以东、河南黄河以北、河北黄河以西的地区划为冀州;把山东济水与河北黄河之间的地区划为兖州。
26、把湖北荆山与河南黄河之间的地区划为豫州等。
27、这种区分具有明显的地理学意义,带有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28、但是总的说来,由于只以少数山川表明九州之间的分界,其山只限于岱(泰山)、华、荆、衡,水只限于河(黄河)、济、淮、黑水和海,岱、华只有定点的作用,黑水本身部位不明,所以九州的区界不很明确,只是提供了一个约略的范围。
29、出自《尚书。
30、禹贡》,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被”音“披”(个人意见)被读bèi译为遍及。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