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六一诗话开创了什么体裁,六一诗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六一诗话》,中国第一部以诗话为名的著作,一卷,北宋欧阳修撰,开创后代诗歌理论著作的新体裁原书只称《诗话》,因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后人称引时名之为《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等。
2、全书共二十八条,各则诗话条目之间的排列并没有逻辑联系,以漫谈随笔形式评论诗歌,记录轶闻趣事和瞬间感想所得,篇幅虽小,内容颇丰,有对诗歌规律、特性的探求,有佳句赏析,有掌故轶事介绍、谬说更正等等。
3、书中提出的“诗穷而后工”、“意新语工”等论点,体现出欧阳修追求冲淡雅正、天然和平之美的美学思想。
4、 《六一诗话》文如下: 李文正公进《永昌陵挽歌辞》云:“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
5、”当时群臣皆进,而公诗最为首出。
6、所谓三降王者,广南刘鋹、西蜀孟昶及江南李后主是也。
7、若五朝上帝则误矣。
8、太祖建隆尽四年,明年初郊,改元乾德。
9、至六年再郊,改元开宝。
10、开宝五年又郊,而不改元。
11、九年已平江南,四月大雩,告谢于西京。
12、盖执玉祀天者,实四也。
13、李公当时人,必不缪,乃传者误云五耳。
14、 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得于容易。
15、尝有一联云:“有禄肥妻子,无恩及吏民。
16、”有戏之者云:“昨日通衢遇一辎<车并>车,载极重,而羸牛甚苦,岂非足下‘肥妻子’乎?”闻者传以为笑。
17、 京师辇毂之下,风物繁富,而士大夫牵于事役,良辰美景,罕获宴游之乐。
18、其诗至有“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之句。
19、西京应天禅院有祖宗神御殿,盖在水北,去河南府十余里。
20、岁时朝拜官吏,常苦晨兴,而留守达官简贵,每朝罢公酒三行,不交一言而退。
21、故其诗曰:“正梦寐中行十里,不言语处吃三杯。
22、”其语虽浅近,皆两京之实事也。
23、 梅圣俞尝于范希文席上《赋河豚鱼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24、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25、”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
26、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
27、故知诗者谓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
28、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艰。
29、此诗作于樽俎之间,笔力雄赡,顷而成,遂为绝唱。
30、 苏子瞻学士,蜀人也。
31、尝于淯井监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其文织成梅圣俞《春雪诗》。
32、此诗在《圣俞集》中未为绝唱,盖其名重天下,一篇一咏,传落夷狄,而异域之人贵重之如此耳。
33、子瞻以余尤知圣俞者,得之,因以见遗。
34、余家旧畜琴一张,乃宝历三年雷会所斫,距今二百五十年矣。
35、其声清越如击金石,遂以此布更为琴囊,二物真余家之宝玩也。
36、 吴僧赞宁,国初为僧录。
37、颇读儒书,博览强记,亦自能撰述,而辞辩纵横,人莫能屈。
38、时有安鸿渐者,文词隽敏,尤好嘲咏。
39、尝街行遇赞宁与数僧相随,鸿渐指而嘲曰:“郑都官不爱之徒,时时作队。
40、”赞宁应声答曰:“秦始皇未坑之辈,往往成群。
41、”时皆善其捷对。
42、鸿渐所道,乃郑谷诗云“爱僧不爱紫衣僧”也。
43、 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诗”。
44、 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
45、以其易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
46、梅圣俞晚年官亦至都官,一日会饮余家,刘原父戏之曰:“圣俞官必止于此。
47、”坐客皆惊。
48、原父曰:“昔有郑都官,今有梅都官也。
49、”圣俞颇不乐。
50、未几,圣俞病卒。
51、余为序其诗为《宛陵集》,而今人但谓之“梅都官诗”。
52、一言之谑,后遂果然,斯可叹也! 陈舍人从易当时文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学见称,其诗多类白乐天。
53、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西昆体”。
54、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
55、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 , 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
56、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
57、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
58、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
59、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
60、 国朝浮图以诗名于世者九人,故时有集号《九僧诗》,今不复传矣。
61、余少时闻人多称。
62、其一曰惠崇,余八人者忘其名字也。
63、余亦略记其诗,有云:“马放降来地,雕盘战后云。
64、”又云:“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
65、”其佳句多类此。
66、其集已亡,今人多不知有所谓九僧者矣,是可叹也!当时有进士许洞者,善为辞章,俊逸之士也。
67、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
68、”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阁笔。
69、洞咸平三年进士及第,时无名子嘲曰“张康浑裹马,许洞闹装妻”是也。
70、 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自喜为穷苦之句。
71、孟有《移居》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72、”乃是都无一物耳。
73、又《谢人惠炭》云:“暖得曲身成直身。
74、”人谓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
75、贾云:“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76、”就令织得,能得几何?又其《朝饥》诗云:“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
77、”人谓其不止忍饥而已,其寒亦何可忍也。
78、 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
79、如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
80、其名重当时如此,而今不复传矣。
81、余少时犹见其集,其句有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82、”又云:“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
83、”诚佳句也。
84、 圣俞尝谓予余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
85、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
86、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87、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
88、’姚合云:‘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
89、’等是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为工也。
90、”余曰:“语之工者固如是。
91、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何诗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
92、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
93、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
94、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
95、余尝于《水谷夜行》诗略道其一二云:“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霈。
96、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
97、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
98、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99、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100、文辞愈精新,心意虽老大。
101、有如妖韶女,老自有馀态。
102、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
103、又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104、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
105、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
106、”语虽非工,谓粗得其仿佛,然不能优劣之也。
107、 吕文穆公未第时,薄游一县,胡大监旦方随其父宰是邑,遇吕甚薄。
108、客有誉吕曰:“吕君工于诗,宜少加礼。
109、”胡问诗之警句,客举一篇,其卒章云“挑尽寒灯梦不成。
110、”胡笑曰:“乃是一渴睡汉耳。
111、”吕闻之,甚恨而去。
112、明年,首中甲科,使人寄声语胡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
113、”胡答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君一筹。
114、”既而次榜亦中首选。
115、 圣俞尝云:“诗句义理虽通,语涉浅俗而可笑者,亦其病也。
116、如有《赠渔父》一联云‘眼前不见市朝事,耳畔惟闻风水声。
117、’说者云:‘患肝肾风。
118、’又有《咏诗者》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
119、’本谓诗之好句难得耳,而说者云:‘此是人家失却猫儿诗。
120、’人皆以为笑也。
121、” 王建《宫词》一百首,多言唐宫禁中事,皆史传小说所不载者,往往见于其诗,如“内中数日无呼唤,传得滕王《蛱蝶图》。
122、”滕王元婴,高祖子,新、旧《唐书》皆不著其所能,惟《名画录》略言其善画,亦不云其工蛱蝶也。
123、又《画断》云:“工于蛱蝶。
124、”及见于建诗尔。
125、或闻今人家亦有得其图者。
126、唐世一艺之善,如公孙大娘舞剑器,曹刚弹琵琶,米嘉荣歌,皆见于唐贤诗句,遂知名于后世。
127、当时山林田亩,潜德隐行君子,不闻于世者多矣,而贱工末艺得所附托,乃垂于不朽,盖其各有幸不幸也。
128、 李白《戏杜甫》云:“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129、”“太瘦生”,唐人语也,至今犹以“生”为语助,如“作麽生”、“何似生”之类是也。
130、 陶尚书成mR尝曰:“尖檐帽子卑凡厮,短<革幼>靴儿末厥兵。
131、”“末厥”,亦当时语。
132、余天圣景 间已闻此句,时去陶公尚未远,人皆莫晓其义。
133、王原叔博学多闻见称于世,最为多识前言者,亦云不知为何说也。
134、第记之,必有知者耳。
135、 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136、如“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诚为佳句矣,但进谏必以章疏,无直用稿草之理。
137、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
138、”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如贾岛《哭僧》云:“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
139、”时谓烧杀活和尚,此尤可笑也。
140、若“步随青山影,坐学白塔骨”,又“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皆岛诗,何精粗顿异也? 松江新作长桥,制度宏丽,前世所未有。
141、苏子美《新桥对月》诗所谓“云头滟滟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者是也。
142、时谓此桥非此句雄伟不能称也。
143、子美兄舜元,字才翁,诗亦遒劲多佳句,而世独罕传。
144、其与子美紫阁寺联句,无愧韩、孟也,恨不得尽见之耳。
145、 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而多称引后进,一时名士往往出其门。
146、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
147、”又“絮暖<此鱼>鱼繁,豉添莼菜紫。
148、”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
149、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
150、 杨大年与钱、刘数公唱和,自《西昆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
151、而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至于语僻难晓,殊不知自是学者之弊。
152、如子仪《新蝉》云:“风来玉宇乌先转,露下金茎鹤未知。
153、”虽用故事,何害为佳句也。
154、又如“峭帆横渡官桥柳,叠鼓惊飞海岸鸥。
155、”其不用故事,又岂不佳乎?盖其雄文博学,笔力有余,故无施而不可,非如前世号诗人者,区区于风云草木之类,为许洞所困者也。
156、 西洛故都,荒台废沼,遗迹依然,见于诗者多矣。
157、惟钱文僖公一联最为警绝,云:“日上故陵烟漠漠,春归空苑水潺潺。
158、”裴晋公绿野堂在午桥南,往时尝属张仆射齐贤家,仆射罢相归洛,日与宾客吟宴于其间,惟郑工部文宝一联最为警绝,云:“水暖凫nC行哺子,溪深桃李卧开花。
159、”人谓不减王维、杜甫也。
160、钱诗好句尤多,而郑句不惟当时人莫及,虽其集中自及此者亦少。
161、 闽人有谢伯初者,字景山,当天圣景 之间,以诗知名。
162、余谪夷陵时,景山方为许州法曹,以长韵见寄,颇多佳句,有云:“长官衫色江波绿,学士文华蜀锦张。
163、”余答云:“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164、”盖景山诗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如乱云”之句,故余以此戏之也。
165、景山诗颇多,如“自种黄花添野景,旋移高竹听秋声”,“园林换叶梅初熟,池馆无人燕学飞”之类,皆无愧于唐贤。
166、而仕宦不偶,终以困穷而卒。
167、其诗今已不见于世,其家亦流落不知所在。
168、其寄余诗逮今三十五年矣,余犹能诵之。
169、盖其人不幸既可哀,其诗沦弃亦可惜,因录于此。
170、诗曰:“江流无险似瞿塘,满峡猿声断旅肠。
171、万里可堪人谪宦,经年应合鬓成霜。
172、长官衫色江波绿,学士文华蜀锦张。
173、异域化为儒雅俗,远民争识校雠郎。
174、才如梦得多为累,情似安仁久悼亡。
175、下国难留金马客,新诗传与竹枝娘。
176、典辞悬待修青史,谏草当来集皂襄。
177、莫谓明时暂迁谪,便将缨足濯沧浪。
178、” 石曼卿自少以诗酒豪放自得,其气貌伟然,诗格奇峭,又工于书,笔画遒劲,体兼颜、柳,为世所珍。
179、余家尝得南唐后主澄心堂纸,曼卿为余以此纸书其《筹笔驿诗》。
180、诗,曼卿平生所自爱者,至今藏之,号为三绝,真余家宝也。
181、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惚如梦中,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忿然骑一素骡去如飞。
182、其后又云,降于亳州一举子家,又呼举子去,不得,因留诗一篇与之。
183、余亦略记其一联云:“莺声不逐春光老,花影长随日脚流。
184、”神仙事怪不可知,其诗颇类曼卿平生语,举子不能道也。
185、 王建《霓裳词》云:“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
186、”曲今教坊尚能作其声,其舞则废而不传矣。
187、人间又有《望瀛府》、《献仙音》二曲,云此其遗声也。
188、《霓裳曲》前世传记论说颇详,不知“听风听水”为何事也?白乐天有《霓裳歌》甚详,亦无“风水”之说。
189、第记之,或有遗亡者尔。
190、 龙图赵学士师民,以醇儒硕学,名重当时。
191、为人沈厚端默,群居终日,似不能言。
192、而于文章之外,诗思尤精,如“麦天晨气润,槐夏午阴清”,前世名流,皆所未到也。
193、又如“晓莺林外千声啭,芳草阶前一尺长”,殆不类其为人矣。
194、 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故其诗曰:“多情怀酒伴,馀事作诗人”也。
195、然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
196、此在雄文大手,固不足论,而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
197、盖其得韵宽,则波澜横溢,泛入傍韵,乍还乍离,出入回合,殆不可拘以常格,如《此日足可惜》之类是也。
198、得韵窄则不复傍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
199、余尝与圣俞论此,以谓譬如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惟意所之。
200、至于水曲蚁封,疾徐中节,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
201、圣俞戏曰:“前史言退之为人木强,若宽韵可自足而辄傍出,窄韵难独用而反不出,岂非其拗强而然与?”坐客皆为之笑也。
202、自科场用赋取人,进士不复留意于诗,故绝无可称者。
203、 惟天圣二年省试《采侯诗》,宋尚书祁最擅场,其句有“色映堋云烂,声迎羽月迟”,尤为京师传诵,当时举子目公为“宋采侯”。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