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月夜情怀,月夜情怀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月夜 / 夜月朝代:唐代作者:刘方平原文: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译文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
4、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5、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6、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
7、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
8、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
9、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
10、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
11、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
12、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
13、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
14、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
15、第三句的“春气暖”。
16、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
17、于是春意俱足。
18、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
19、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
20、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
21、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22、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
2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24、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
25、因此。
26、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
27、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
28、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
29、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30、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月夜》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展现诗人捕捉物象的敏锐能独特的审美视角,特别是一个“透”字,写出了“感觉”,可谓传神.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