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这个物体既是小行星又是彗星

水艺毅
导读 在天文学中,彗星和小行星的定义非常不同。 彗星有一个核,通常由冰和尘埃组成,当它们靠近太阳时有一条尾巴,这是彗星本身脱落的核物质。

在天文学中,彗星和小行星的定义非常不同。 彗星有一个“核”,通常由冰和尘埃组成,当它们靠近太阳时有一条尾巴,这是彗星本身脱落的核物质。另一方面,小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小岩石球。但有时,有些天体符合既是小行星又是彗星的标准——来自行星科学研究所 (PSI) 的一个团队认为他们发现了一个新天体。

该天体 2005 QN173 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要小行星带。它是仅有的八个已知的在不止一次“活跃”的主带天体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活跃”被定义为由于物体发生的某些事情而改变其轨道模式。在 2005 QN173 的情况下,物体表面的冰升华是任何活动的最可能原因。

UT 视频讨论小行星带。

与带中的其他小行星相比,这种活动使该物体与众不同。任何可能导致升华的冰都会在数十亿年前被烧毁,因为它们已经暴露在太阳的全部力量下那么长时间。另一方面,彗星只有在其轨道有时非常偏心的近日点时才会受到太阳能的影响。虽然离太阳更远,但太阳辐射对彗星所含的冰几乎没有影响。

因此,当科学家发现一个像彗星一样释放气体但与数十亿其他小行星处于相同位置的物体时,这有点令人惊讶。在这种情况下,2005 QN173 新论文的作者也是发现这一类独特天体的人,现在称为主带彗星。

不过,2005 QN173 本身的一个显着特征是它的彗尾。该天体的核心足够标准,周围有 3.2 公里(2 英里)宽的云。然而,这个物体的尾巴形状很奇怪。它长超过 720,000 公里(450,000 英里),宽仅 1,400 公里(900 英里)。正如 PSI 的新闻稿中所描述的那样——“如果尾巴的长度被缩放到一个足球场的长度,那么它只有 7 英寸宽,而细胞核将有半毫米宽。”

这个细长的尾巴意味着它形成的粒子只会非常缓慢地离开物体的表面。然而,太阳压力可能不足以将尘埃粒子从表面喷射出来形成尾巴。PSI 的高级科学家兼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Henry Hsieh 认为,2005 QN173 的旋转可能有助于提供尘埃逃逸所需的能量,但警告说,在最终确定该物体或类似物体的任何模型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