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研究人员发现类星体QSO B1312+7837的周期性变化

卢朗灵
导读 天文学家使用保加利亚罗镇国家天文台 (NAO) 对类星体 QSO B1312+7837 进行了长期监测,并检测到该源的周期性变化。9 月 28 日在 a

天文学家使用保加利亚罗镇国家天文台 (NAO) 对类星体 QSO B1312+7837 进行了长期监测,并检测到该源的周期性变化。9 月 28 日在 arXiv.org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了这一发现。

类星体或准恒星天体(QSO) 是具有极高光度的活动星系核(AGN),发出可在无线电、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 X 射线波长中观测到的电磁辐射。它们是已知宇宙中最亮、距离最远的天体之一,是众多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研究的基本工具。

例如,类星体已被用于研究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和再电离时代。它们还提高了我们对超大质量黑洞和星际介质动力学的理解。

在大约 2.0 的红移处,QSO B1312+7837 是一个类星体,显示出典型的宽发射线。它的平均星等约为16.4等,对应的绝对星等为-30.1等。这比相同红移的类星体的平均绝对值亮约 3.5 等 先前对 QSO B1312+7837 的观测没有发现该源的短期变化迹象。

然而,由保加利亚索非亚圣克莱门特奥里德斯基大学的 Milen Minev 领导的一组天文学家现在报告检测到 QSO B1312+7837 的周期性变化。这一发现是基于对这个类星体长达 15 年的监测数据,该数据使用配备标准光度计约翰逊-考辛斯 UBVRI 滤波器的 NAO 成像仪。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我们在这里报告了对 z=2.0 类星体 QSO B1312+7837 进行为期 15 年的变化监测的第一个结果。”

研究发现 QSO B1312+7837 的视亮度发生了变化,可能的周期为 2,214 天(约 6.13 年)。这些光度变化的幅度约为 0.2 mag,叠加在以每 100 年约 0.55 mag 的速率逐渐变暗的过程中。

天文学家试图找到造成这种变化的机制。他们假设最近一次星系合并导致两个超大质量黑洞 (SMBH) 的轨道运动是最合理的解释。总体而言,SMBH 主导着星系中心区域的运动演化,并影响星系群的演化。